話說,袁紹輸了官渡之戰,回到冀州後,心煩意亂,整天無所事事。他的妻子劉氏勸他趕緊確定繼承人,以絕後患。
袁紹有三個兒子。長子袁譚,目前鎮守青州。次子袁熙,目前鎮守幽州。最小的三子袁尚,長得威武英俊,最得袁紹喜愛,所以袁紹把他留在身邊。
而劉氏正是袁尚的生母,所以她勸袁紹立袁尚為接班人。袁紹自己也有此意,但還是找來了審配、逢紀、辛評、郭圖四人商議。
「現在有曹操這個外患在,繼承人的事情得盡早確定!
袁譚性子太剛烈,袁熙性子又太懦弱
只有袁尚有英雄之風,我想讓他接我的班,諸位有何看法?」
這四人各有想法,辛評、郭圖和袁譚關係比較好,審配、逢紀和袁尚走得比較近,所以支持袁譚的郭圖就委婉地表達了不同意見。
「現在我軍剛打了敗仗,敵兵壓境,如果廢長立幼,可能擾亂內部安寧⋯…主公應該全神貫注地考慮退兵之計,暫時還是不要輕易確立繼承人。」
袁紹覺得郭圖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,就猶豫了起來。
忽然下人來報,說袁譚從青州帶了五萬兵,袁熙從幽州帶了六萬兵,袁紹的外甥高幹從并州帶了五萬兵,來到冀州,為袁紹助陣。
袁紹大喜,整合了各路人馬之後,又有了二三十萬人的規模,便來到倉亭,重新和曹操對峙。
袁尚想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,便揮舞著雙刀,請纓率先出戰。曹操方面則由徐晃的部下史渙出馬迎戰。
不到三個回合,袁尚詐敗而走,史渙往前追趕。突然袁尚張弓搭箭,回頭一射,正中史渙左眼。劇痛之下,史渙墜馬而死。
袁紹看袁尚取得首勝,馬上指揮大軍衝鋒。雙方混戰在一起,殺得天昏地暗。
鳴金收兵後,曹操和諸將討論對策。程昱獻上十面埋伏之計。
第二天,曹操安排好十支隊伍,半夜派許褚去誘敵,果然成功把袁軍帶到了河邊。然後十路埋伏的人馬陸續出現,殺得袁軍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
袁紹和兒子、外甥奮力衝殺,才殺出一條退路,得以逃出生天。
半路上,袁紹抱著三個兒子痛哭流涕,悲傷到極點時居然暈了過去。
眾人趕緊對袁紹進行急救,袁紹醒過來後口吐鮮血不止。
在袁紹的安排下,辛評、郭圖隨袁譚回青州,袁熙回幽州,高幹回并州,袁尚則和袁紹回冀州。
袁紹回到冀州後,身體一直未恢復,只能靜臥養病,讓審配和逢紀輔佐袁尚暫時執掌大事。
而曹操取得倉亭大勝後,重賞三軍。眾人勸曹操速戰速決,消滅袁紹。
但曹操認為,袁紹方面可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自己不能輕舉妄動,等到秋收後,備足糧草再進攻不遲。
突然,荀彧的急報送到,說劉備趁曹操出征,帶兵攻打許都。
曹操大驚,讓曹洪留守,盯住袁紹,自己則親率大軍對付劉備。
曹操和劉備在一個叫穰山的地方相遇了。
接著,劉備就在馬上唸起了衣帶詔的內容,這激怒了曹操,曹操派許褚出戰。
趙雲見許褚衝出陣來,也挺槍出馬,和許褚廝殺,兩人交手了三十個回合,不分勝負。
忽然,喊聲四起,原來是劉備的伏兵!關羽從東南角殺來,張飛從西南角殺來,加上劉備自己,三路人馬一起掩殺曹軍。
由於剛和袁紹打了幾場硬仗,再加上長途跋涉過來對付劉備,曹軍已經非常疲憊了,哪裡擋得住士氣正盛的劉軍,因此被打得落荒而逃。
第二天,劉備派趙雲到曹營挑釁,曹軍堅守不出。
劉備又派張飛去引誘,曹軍還是堅守不出,劉備感到事有蹊蹺。
突然,探子來報,說負責運糧的龔都被曹軍圍住了。劉備趕緊派張飛前去營救。
忽然又有人來報,說夏侯惇帶兵偷襲汝南。這可嚇壞了劉備,因為汝南一旦被奪,他將失去唯一的根據地,於是又派關羽去支援汝南。
還不到一天,探子就來報,說汝南已被攻破,守城的劉辟已經逃跑,關羽沒來得及救城反而被包圍。
劉備大吃一驚,沒想到很快又有人來報,說前去救援龔都的張飛也被曹軍包圍了。
劉備頓時不知所措,想去救援兩位弟弟,又怕被曹軍追殺,進退兩難。
劉備後方陣地已失,和曹操對峙也沒有什麼意義。於是,等到天黑的時候,劉備讓將士們先吃了頓飽飯,就偷偷撤離前線了。
走到半路,突然出現很多火把,原來曹操早就料到劉備會逃跑,便提前派人埋伏在此。
趙雲帶著劉備,殺出了一條血路。劉備拿著雙股劍跟在趙雲的身後。
突然,許褚閃了出來,牽制住趙雲。于禁、李典也隨後趕到。趙雲顧不上救劉備,劉備只能自顧自地找路逃跑。
劉備騎著馬,一路奔馳,跑到了天亮,突然又遇到一隊人馬。
劉備以為是敵軍,定睛一看,原來是劉辟護送著劉備的家屬逃到了這裡,孫乾、糜芳、簡雍等人也在,這才鬆了一口氣。
劉備和劉辟等人又走了一段路,突然張郃和高覽跳了出來。
「又有人?這是天要亡我啊!事已至此,不如一死!」
感到絕望的劉備說完就要拔劍自殺。劉辟急忙制止。
「主公且慢!讓我和他決一死戰,為您殺出一條生路!」
劉辟說完就朝高覽衝了上去,結果不到三個回合,就被高覽一刀斬於馬下。
沒想到劉辟這麼快就被解決了,難道劉備要就此走上絕路了嗎?
本想偷襲許都的劉備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,
他該如何應付目前的局面呢?
~欲知後事如何,請看下回分解。